—新聞資訊 —
文章來源: 時間:2020-03-19
導讀
人工智能技術變革,將人類社會帶入一個智能化的時代,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教育將發生哪些變化呢?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依靠標準化教育來批量生產人才的模式難以為繼,時代發展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智慧教育是以“人的智慧成長”為導向,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促進學習環境、教學方式和教育管理的智慧轉型,在普及化的學校教育中提供適切學習機會,形成精準、個性、靈活的教育服務體系,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智慧學習環境強調利用數據和算法來讀懂學生、發現學生、服務學生,包括全面感知的學習場所、靈活創新的學校布局和深度交互的網絡學習空間;智慧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解決問題,重點開展深度學習、跨學科學習和無邊界學習;智慧教育管理要破除“效率至上”的評價導向,充分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構建全社會參與的教育生態。
學校教育將實現人與機器的分工與協作,教育走進人機協同時代。
互聯網教學、人工智能進入教育領域,最大的意義在于人類教育教學活動的智能化,我們將進入一人機協同的時代。
學校教育技術形態要去人工化,我們要思考在教育工作中哪些工作不需要人做,機器能夠代為處理。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實現人機的合理分工,需要機器做的交給機器,需要有人與人之間協同處理的,就要留給教師來進行。
可以這樣預測,未來的人工智能教育時代是這樣的——每一位教師都可以建立自組織教學空間。比如,物理教師對課程進行知識點結構的構建,微視頻課程供學生課前預習,然后教師在課上就可以進行開放式的對話,這是對未來教學的一個暢想。
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智慧教育決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從構建良好生態的高度進行教育改革,建立學校與外部社會的協同機制,形成校內外相互溝通、資源高度共享、流程無縫銜接的新格局。
保持紙筆模式 書寫智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