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公告: 誠信為本:市場永遠在變, 誠信永遠不變...
    SERVICE PHONE

    400-060-4008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資訊>>新聞中心

    新聞資訊

    談談當下教育的4個真相……

    文章來源:教育思想網    時間:2019-03-18

    在沒有事情發生的時候,老師幾乎處于一個優勢地位,或者說強勢地位。一旦發生事情,老師往往立馬下墜成弱勢群體,受盡指責……

    微信圖片_20190318104000

    真相一:

    師生關系的“恐怖平衡”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說過一句被無數人引用的經典:教育是一棵樹搖晃另一棵樹,一片云推動另一片云,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


    但在當下的中國,樹和樹、云和云以及心靈和心靈之間,有著一種非常不正常的情況:沒有事情發生的時候,老師幾乎處于一個優勢地位,或者說強勢地位。一旦發生事情,老師往往立馬下墜成弱勢群體,受盡指責。


    這種狀況是一種“恐怖的平衡”。


    造成恐怖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比較突出的一個理由是:當下國人的教育觀念出現嚴重偏差。


    最近幾年一些媒體和偽專家呼吁,應該學習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在沒有負擔、快樂幸福的狀態下成長。但實際上,這是一種盲人摸象式的論調。


    雖然不乏個別案例,但實際上西方最優秀的那些人,大多數是在嚴苛的管教和沉重的學習負擔下培養出來的。


    在美國,依然有19個州的法律支持和允許教師體罰。而英國最好的中學伊頓公學,嚴格到在正式的場合獲得不同榮譽,學生都要穿不同的衣服。


    我們國內在社會輿論和社會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幾乎被剝奪了一切管教的權利。以至于前兩年教育部特意出臺過一個政策,叫“班主任有批評學生的權利”,這也確實是一種無奈之舉。


    因為師生關系一旦過于敏感,最后極有可能是老師放棄管理,而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見到的。

    真相二:

    能幫老師和孩子脫離困境的,是家長

    現代社會對學校和老師過度的苛責,制造了這種緊張,可是我們對老師的要求高的不得了,恨不得像圣人一樣。


    很多時候一旦出現情況,很少有人去檢討和反省家長的問題,更多的把這個棍子都打在學校和老師身上。


    依賴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是一種通病。


    有一句幾乎被提起過無數次的說法: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值得深思的,家庭教育是更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家長對學生保護過度的同時,又總是抱有較高的期待。一方面希望孩子成才,又希望孩子達到目的的方式是輕松而沒有負擔。


    可“有教養”就是有嚴苛的管理,否則孩子是很容易變脆弱的。老師一批評,可能會跳樓,考得不好,可能會跳樓,家長批評也會跳樓,甚至沒收手機,也會跳樓。


    家長需要不只是寬容之心,更需要一個正確的觀念:孩子需要夸獎,更需要管教。如果對孩子有所期待,那一定要從小在家中就得嚴苛管理的,并且最好能賦予老師充分的管教權。


    誠然,老師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一些分寸把握不好的事,但不能因為這分寸把握的不好,就把老師一棍子打死。


    只有家長有了這些意識,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也才能進一步改善社會環境,讓師生關系回歸到一種正常狀態。


    真相三:

    老師不是圣人,只是一種職業

    師生關系里邊永遠是兩方面的,一個是學生,一個是老師。學生的問題解決好,老師們也務必解決好。


    在傳統文化里老師經常被神化,有句古話就說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這種觀念在今天必須有所改變了,因為老師不是圣人,只是一種職業。我們不應該拿一個對大教育家的尺子,來測量一千多萬的中小學老師,以及兩三百萬的大學老師。對老師的“職業規范”應該優先于“道德規范”。


    職業規范首先體現在教師不能壓過的紅線。


    社會要劃清必須守住、必須殺無赦、必須有威懾力的紅線。比如這些年發生了很多高校的性侵事件,前段時間廈門一所高校也解聘了辱華的女教師。


    性騷擾問題,價值觀嚴重背離等問題,還有些新聞爆料出老師對學生進行嚴重體罰導致殘疾,這些狀況都屬于紅線,絕對是不能有一絲縱容和姑息。


    其次,學術倫理、學術規范這類灰色問題,也屬于應當遵守的職業規范。


    比如,師生戀應該是被禁止的。因為學生和老師之間存在著權力關系,一旦老師和學生發展了親密關系,那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利益。


    再比如,因為說謊違規的成本很低或者沒有成本,被媒體報道出的大學科研這種弄虛作假越來越多。


    還有,老師不在某個問題上有無限制的權利,也屬于職業規范的范疇。很多學校以及研究院所研究生的導師權力過大,他可以決定研究生什么時候入學,什么時候畢業,什么時候可以或不可以完成學業。


    其實在西方這個問題也被爭論了很久,最終結論是老師不能在某個問題上有無限制的權力,但要給與老師充分自由發揮空間,同時也必須建立起順暢的學生反饋系統。


    現在很多大學建立了第三方獨立的學術機構,如果研究生認為自己的導師違反了職業道德,他有渠道去反映這些事情,并且有權利去決定是否更換自己的導師等等。


    不管怎樣,讓老師從道德的神壇抽身,在職業的約束下發展,是一種進步。

    真相四:

    磚家并沒有想象得多

    也沒那么好當

    最近幾年“磚家”的奇葩論調總是出現在媒體報道上,在加之學術腐敗、弄虛作假的事情頻頻被爆出,很多人對教育工作者的態度變得輕視和不信任。


    我們必須承認,現在這種弄虛作假仍然是層出不窮,但并沒有大家認為的那么多。只是因為互聯網發展媒體的發達,披露出來越越來越多,才讓我們感覺是越來越糟糕。


    對學術圈整體而言,我們還是應該抱有一定信心的。


    因為它發展到今天,本身已經形成了自己嚴格的學術規范。包括如何執行,如何被檢驗,都有約定俗成的方法來維護學術倫理。


    比如,如果一個學者質疑另一個學者的研究成果,并不是發微博或者發個帖子來闡明自己的推測,必須要發表嚴肅的科學論文。論文里要把自己實驗步驟完整的記錄下來,才能對別人發表的文章進行質疑,并請原作者予以回應。


    這種學術質疑在學術界非常常見。一個學者的研究結果發表出來,就等于隨時面對成千上萬學者的檢驗,學術界有著嚴格的透明度及公正性。


    也就是說,“磚家”并沒那么好當。最近幾年,很多學術成果的爭論被媒體帶偏了節奏,成為了網上的熱點事件。實際上,通過媒體幾乎是無法鑒定任何科研結果。


    磚家并沒有想象得多,也沒那么好當。學術的問題應該讓科學家和學者去爭論,上帝歸上帝,凱撒歸凱撒。


    英國教育家懷海特曾擔心教育會“從一種形式主義陷入另一種形式主義,從一團陳腐呆滯的思想陷入另一團同樣沒有生命的思想中?!?


    教育是一個社會的系統工程,幾乎每個社會都或多或少地走過一些彎路。而了解多一點的真相,能讓我們加速為這個永恒詰問找到了些新的答案。

    地址:河北省邯鄲市渚河路金業國際大廈A座16層     電話:400-060-4008     
    Copyright ? 河北翰林文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眾盟網絡    ICP備案編號:12
    河北翰林文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400-060-4008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