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公告:
—新聞資訊 —
文章來源: 時間:2017-11-17
編者按 近日,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科學發展之路——黑龍江“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發展戰略思行錄》一書,刊載了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林鐸同志題為《肩負起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的歷史責任》的文章。文章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發展戰略,從謀發展、惠民生、促和諧等方面,深刻闡述了事關我市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對推動哈爾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好發展快發展大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本報全文轉載這篇文章。
“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發展戰略,是省委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出的一條既順應時代要求,又符合我省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近年來,哈爾濱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制定實施“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的發展戰略,步入經濟社會發展快車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獲全省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先進單位一等獎。未來五年,我們要切實肩負起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的歷史責任,牢牢把握發展和民生兩大主題,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凝神聚力謀發展,千方百計惠民生,戮力同心促和諧,奮力打造繁榮、幸福、文明、和諧的哈爾濱。
一、抓住“第一要務”,凝神聚力謀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實施新戰略以來,哈爾濱市發展很快,成績顯著,但與發達城市相比還有差距。發展緩慢、發展不足,仍然是現階段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矛盾,道路只有一條,就是科學發展。因此,我們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在繼續推進“八大經濟區”建設的實踐中,推動哈爾濱進入跨越發展新境界。
以文化為“魂”改造老城區,放大哈爾濱之洋氣。城市是經濟發展的載體。作為省會城市的哈爾濱,改造好老城區至關重要?!袄铣菂^”是哈爾濱有別于其他城市的“根脈”所在。這個“根脈”就是文化,是城市發展的基因。哈爾濱是一座既年輕又蘊含深厚文化內涵的城市。歐陸風情是其獨特氣質和魅力。省委書記吉炳軒講,城市建設要具有地方特色,突出歷史底蘊和文化背景,不能“千樓一面”,搞“百胞胎”。改造老城區,要以展現歐陸風情新貌為目標,在“洋”字上做文章,延續城市記憶,既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又強化棚戶區改造;既建設適宜人居的群力等新區,又重塑中華巴洛克、俄羅斯風情園、新歐洲城等中西合璧形象;既強化現代交通網絡,又建設哈西新商埠、華南城和國際農博中心等大型現代商業服務綜合體,從而讓老城區以形象靚麗、功能齊全、別具特色的新姿,展示文化名城風采,豐富新跨越內涵,為東北亞經濟貿易區建設提供載體支撐。
以科技為要素促進新城崛起,提升哈爾濱之靈氣??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實現新跨越的決定因素。建設江北科技新城和哈南工業新城,是落實省委“八大經濟區”戰略的關鍵之舉,其目的是以科技為要素,集聚創新資源,促進新城崛起,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高新技術產業承載發展能力,為哈爾濱的科技創新和新型工業跨越發展開辟廣闊天地。我們要立足于老工業基地的工業基礎,充分發揮我市大學、大所多,科技基礎好的優勢,做實科技創新城及各級各類研發孵化基地,把發展高科技園區作為落實“八大經濟區”戰略的重點,積極打造服務全省的公共研發平臺和產業集群技術平臺,創新產學研合作共贏方式,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向科技要產業升級、要效益提高、要規模擴張,使其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
以城鄉一體化為推動建設大哈爾濱,張揚哈爾濱之大氣。哈爾濱是大城市,同時也是大農村。統籌城鄉發展,發揮農業資源富集優勢,推動大哈爾濱建設,是實現新跨越的重要基礎。農業興則百業興,農村富則全市富。推進城鄉統籌,建設大哈爾濱,就要以更高站位、更大視野和更廣胸懷,在8區、10縣(市)的大舞臺上謀劃發展,確保千億斤糧食產能鞏固提高工程有效實施;就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生產要素充分流動,使豐富的資源轉化為巨大的發展動力;就要破解城鄉統籌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新格局;就要以城鎮化為突破,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使哈爾濱率先成為全省現代農業示范區、城鄉一體化先行區、新農村建設樣板區,實現由產糧大市向農業強市的歷史性跨越。
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做大經濟總量,強壯哈爾濱之實力。轉變發展方式關系現代化成敗,關系城市綜合實力的增強。這幾年,哈爾濱各方面有了明顯變化,但是總量不大、結構不優的矛盾沒有根本解決。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必須破解這個矛盾,加大轉方式、調結構的力度,以全新的姿態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做大經濟總量,增強哈爾濱實力,就要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既立足現實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又著眼未來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吸引大項目;既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又注重三次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既強調在轉方式中加快發展,又注重在調結構上提質增效,從而強健筋骨、壯大實力,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只有這樣,哈爾濱才能在“八大經濟區”建設中當好龍頭,率先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
二、牢記根本宗旨,千方百計惠民生
百姓是天,民生為大。貫徹落實省委“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事關群眾福祉,是執政為民的內在要求。我們要始終把黨的根本宗旨牢記心間,做到群眾有苦我心難甜,群眾有怨我心難安,常思為民之策、實抓惠民之事,以改善民生的實際成效,推動哈爾濱進入民生福祉新境界。
致力于增加居民收入,讓群眾富起來。富民是最大的民生問題?!豆茏印贰爸螄逼唬菏且陨茷閲?,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富民優先,就是要增加收入,讓市民的“錢袋子”鼓起來,生活幸福。近年來,全市居民收入不斷提高,但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差距,富民的任務仍很艱巨。發展的目的在于富民,富民的關鍵是讓老百姓從“受益者”變為“參與者”,在增加收入、創造財富的過程中一起分享發展成果。一方面,要把就業作為富民之基,在加快產業發展的同時,不斷強化就業培訓和服務,著力提高城鎮居民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能力,拓展就業渠道,以充分就業推動收入翻番。另一方面,要把創業作為富民之源,大興全民創業之風,以創業帶就業、促創富,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和財產性收入。同時,把社會保障作為最緊迫的民生,不斷完善城鄉救助體系,持續保障困難群體生產生活需要,保障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5%,實現居民收入和經濟發展同步增長。
致力于解決住房問題,讓群眾居者有其屋。安居才能樂業。住有所居,是幸福城市的基本要義,也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期盼。作為老工業基地,由于歷史欠賬多,哈爾濱市仍未解決“人人有房住”的問題,也未從根本上達到住房“脫困”標準。為此,要把實施“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解決住房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一是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利民之策,舉全市之力加以推進,著力解決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使愛建中興、民生尚都等成為住房困難群體的新家園。二是著眼改善居住條件,全面完成四環路內棚戶區改造,徹底整治鐵路沿線危棚房,使其成為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的新社區。三是認真貫徹落實相關調控政策和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住房需求,不僅使居者有其屋,而且力求居者優其屋。
致力于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讓群眾生活更便捷。民利所在,黨心所系,政之所行。吉炳軒強調,人民群眾看干部,主要看你是否能為人民群眾辦事,特別是辦人民群眾最為急迫、最為關心的事。實施“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就要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全市人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在實際工作中,針對出行難問題,要堅持優先發展公交,確保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創造高效、安全、舒適、綠色的公共交通環境,讓群眾出行更便捷;針對上學難問題,要加快改善農村和城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均衡化,實施校舍、校車、校園周邊秩序整治工程,讓孩子們學習環境更優良;針對看病難問題,要構建區域醫療中心,完善城鄉醫療服務格局和網絡,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有效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讓群眾看病更方便。只有這樣,才能使廣大市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有明顯提升,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三、堅持創新驅動,戮力同心促和諧
創新是和諧發展的不竭動力。創建“三優”文明城市,既是建設“八大經濟區”和實施“十大工程”的重要內容,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載體。哈爾濱要發揮好龍頭作用,率先建設“三優”文明城市,必須堅持創新驅動,著力打造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和優質服務,樹立“文明哈爾濱”新形象。
以實施綜合整治為著力點,打造優美環境。建設優美環境是“三優”文明城市的首要任務。吉炳軒強調,優美環境就是財富,就是資本。保護好藍天碧水、茂林綠野,美化、綠化和凈化環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標志。從實踐看,打造優美環境,一靠建,二靠管,三靠保護,多管齊下,才能綜合整治。近年來,哈爾濱城市環境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無論“三溝一河”整治,還是城鄉衛生環境、市容面貌都有明顯改觀。但是,按照“三優”文明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的標準衡量,還存在著城市功能不完備、基礎設施薄弱、衛生環境不優等問題。因此,要按照建設國家環保模范城和園林城市目標要求,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市,建設功能完善、綠色環保、整潔舒適的優美環境;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加強松花江濕地等重點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綜合整治城鄉環境,治理“臟、亂、差、散”,加強環境美化和亮化,打造市容整潔、出行順暢、景觀宜人的城市環境。
以創新社會管理為突破口,打造優良秩序。優良秩序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集中體現。好的秩序源于好的管理。沒有高水平的管理,就沒有高質量的秩序。隨著社會結構、社會組織方式、社會行為規范和價值理念的深刻變化,創新社會管理已經成為一個躲不開、繞不過的問題,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與長治久安。這就要求我們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積極打造哈爾濱的優良秩序。既要創新理念,由側重社會管理轉變為注重社會服務,又要創新機制,由側重部門管理轉變為注重社會協同;既要創新方法,由側重執法管理轉變為注重社會和諧,又要夯實基層基礎,注重從源頭減少矛盾,掌握維穩主動權。在實踐中,一要創新基層社會管理,把更多的力量和資源向基層傾斜,增強基層政權社會管理服務功能。二要創新社會矛盾化解機制,經常進行社會矛盾分析及風險評估工作,妥善處理各種不穩定問題;落實維穩責任制,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全社會整體聯動化解矛盾糾紛;及時掌控社會輿情動態,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進一步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全力化解信訪積案。三要創新公共安全管理,構建現代化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體系和綜合協調機制,嚴抓嚴管交通、消防、生產等方面安全工作,創新和完善現代城市治安防控體系,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以創新行政管理體制為核心,打造優質服務。優質服務是經濟繁榮昌盛的有力保障,能散射出強勁的“磁場效應”,聚四方客,招八方財。把打造優質服務作為創建“三優”文明城市的重要任務,抓住了根本,切中了要害。實現跨越發展,破解發展滯后難題,必須在招商引資上實現“彎道超越”,靠優質服務提速發展。打造優質服務,政府是主體,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是治本之策。要針對少數政府工作人員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抓落實不到位等問題,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強化“企業創造財富、政府創造環境”理念,全力打造服務型政府。一是理順事權,建立完善市和區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服務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二是理順職能,明確職責,加強政府部門間的協調配合。三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實行企業行政審批“一表制”,推行“一口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協同會審、聯合踏勘、統一收費、限時辦結”審批模式。四是抓政風建設,強化績效考核和行政問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以優質高效的服務,增強我市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未來五年,是哈爾濱后發趕超、晉位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們將繼續按照省委“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發展戰略的要求,乘勢而上、加快發展、當好龍頭,奮力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以新的業績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明天的新期待。